瞻精神丰碑 走学习之路|延安分队访谈解放军老战士

发布人:徐媛 发布时间:2019-07-15 点击次数:

瞻精神丰碑 走学习之路|延安分队访谈解放军老战士

——延安八一敬老院解放军老战士李福功老人访谈实录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新中国建立70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党委组织学院学生党员开展学习之路主题社会实践。

7月10日下午由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党支部的党员们组成的延安分队抵达延安八一敬老院拜访、看望革命老兵

延安八一敬老院是全国唯一以“八一”冠名的敬老院,院内休养的皆是老红军、老八路和老解放军战士,是党和人民敬重的共和国功臣,是宝贵的革命传统教育“活教材”。在八一敬老院中,我们聆听老一辈革命者的故事,重温当年的艰苦岁月。

峥嵘岁月,热血满腔

步入八一敬老院,遇见身着老式军装,佩戴军功章的李福功老人,岁月与战火在老人的脸上留下的沧桑印记。李爷爷还未成年便加入了西北野战军,“为了牵制胡宗南,我跟随部队参加过大大小小十几次战斗,胡宗南说大话六个月歼灭我们,国民党人多枪好,我们就跟他打运动战、游击战,结果连我们的影子都没有看到,越到后来,国民党打的已经没有信心,我们就开始打阵地战、打反击战,最终胡宗南灰溜溜地撤出了延安……”言之于此,老人脸上写满了自豪与骄傲。然而当老人提及战友时,眼里却擎满了泪水,老人缓缓道:“我当兵那年十六岁,班长跟我说‘小鬼,冲锋时你压在队伍后面,这么小的娃娃上去也是送死’,我就眼睁睁的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一个班整个都打光了……我是战争中的幸存者,我们可千万不能忘记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驱们。”为了解放全中国,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革命故事值得后世传颂。

历经苦难,初心不改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当年吃过的苦,你们怕是想象不到哟”李福功老人笑着说。解放战争胜利后,新中国百废待兴,革命战士们再次响应党的号召回农村,步入农业战线,李福功老人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候部队里没人愿意报名,都是农村来的,谁都不想再回农村李爷爷回忆道:“那时候我留在部队一个月70块钱,回了农村就只有30块钱,连家里人生活都成问题。但我是党员,我必须听党的话,我得报啊,我得发挥我的作用。”于是这位曾经手握步枪的老兵拿起了铁锄头,扎根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那时候苦啊,比在部队还苦,吃不上米,连糠也吃不上,年年灾荒”,面对这种状况老人毅然决然带领村里的人搞生产,解决饿肚子的问题。正是这些老党员以身作则,走在农业前线,不计个人得失,听党话,跟党走,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新中国才焕发出了新的面貌。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一位91岁高龄的革命老兵——李福功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当年意气风发的战士们虽然老了,变得步履蹒跚,变得满头白发,然而不变的是他们的初心,不变的是他们的信仰。“入党誓词得用一辈子去履行,说的跟做的不一样,那就是背叛了党、背叛了组织”,李爷爷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今年91岁,在部队里、在农村我有我的带头作用,在敬老院,我依旧有我的作用。现在我的作用就是调解摩擦,转变大家的思想,院里住的都是老兵,都有些自己的脾气,有嫌弃敬老院不好的,也有为点小事就起冲突的,我是党员,我就得去调解他们的矛盾,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如今,敬老院的老人们已至耄耋之年,但他们依旧热情地为每一批来访者分享他们的经历,这是因为他们希望我们新一代青年牢记这段历史,牢记国家、民族和先烈们拼搏的不易,牢记身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他们希冀我们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技术本领,为国家、为社会奉献出我们这一代的力量。

临行时,李爷爷与我们一一握手,语重心长的说道:“一定要好好读书,我们国家还缺人才啊,至少读个硕士,争取读个博士!”是的,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身上深藏着红色基因密码,秉持中国共产党惯有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誓为中国书写另一个传奇。